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切体悟中国文化之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与认同,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12月6日下午,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赴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研学。来自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实验室、科技园公司的24位党总支委员、党支部委员、教师代表参加了研学。

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整个建筑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一进入大门,大家就被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理论中心组一行首先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1月2日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交流了总书记的贺信后,沿着历史大道,依次参观学习了“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统一、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大板块的内容。每个展厅都以不同的主题展现了中华历史的丰富多样性,从古代的青铜器、玉器、建筑到近代的书画、服饰等,无不展现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丰富性。文明起源展厅中,师生们在甲骨文展台前久久驻足,辨识着三千前多年前的古老文字,感受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的神奇。在宅兹中国中,偌大的辟雍建筑细致入微,感受中华民族对文化传承与教育仪式的重视。民族觉醒板块展出孙中山先生的诸多亲笔信函,看到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的物件等,中国近代史中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从未停止。
在研学过程中,大家更加直观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深邃与绵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发展方向。
党总支书记陈洪兵表示: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跨越时间的长河,凝望祖先的印迹,从陶器到青铜器;从水墨丹青到彩釉瓷器……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回响,都投射出创造的智慧、艺术的魅力和开放的自信。面对这些历史的活化石,仿佛触摸到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脉搏,激发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感受到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
党总支副书记、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晓东表示:参观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历史之旅!研究院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研究成果,每个展品都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在悠久的历史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研究院还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新时代的重大时代命题。通过中华民族史的研究,我们了解和知晓何以中国,何以中华民族,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使我们在历史的追问当中,在历史的记忆当中,进一步激发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大势,更好地开创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
党总支副书记、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唐锦兰表示:参观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研学之旅! 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足迹,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会到继承和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为外语教师,未来要更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技园公司总经理杨诚表示: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主题展“民族觉醒”专题展厅中,展出了早期革命家珍稀文献和《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这份文献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理论指导,而且教育和引导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更要时刻谨记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的来之不易,不忘初心,牢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拼搏实干中彰显自我价值。
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表示:参观中国历史研究院,感触颇深,收获颇丰,也引发了我对当前研究与历史研究结合的一些思考。中国历史研究院展现了整个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事件和展品,让我深感历史研究不仅仅是梳理过去的事件,更是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为现实生活提供指导和借鉴。而在北外建设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方向的背景下,深刻了解语言演化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能够更好地明确人工智能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马晓燕表示:中国考古博物馆一层的“历史大道”从距今170多万年的元谋人开始,记录先民走出寒冷的冰河时,在劳动中开始定居生活;距今3800年前后,中华民族风格、文化格局、文明形态初步形成。知道来处,才知归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时代,放眼古今。我们要努力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知古鉴今、以史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国人、教育者的智慧和力量。
科技园公司副总经理乔婧表示:参观历史研究院感受最深的是位于院内中国考古博物馆一层的“历史大道”。这条历史大道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走在历史大道上,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深深激发了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蔡静表示: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对中华文明中最早成熟、福泽千秋万代的优秀农耕文化,更加充满敬意。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近日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探索文明传承发展的奥义,体会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强历史文化传播,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更好更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科学传播历史,讲好中国文化。
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陈贵龙表示:刚刚到达参观中国历史研究院,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建筑,还有研究院的品牌logo,经过研究发现,研究院logo内部主体为篆体的“史”字,“史”字上方为中国的“中”字,下方为手的形态,寓意“以史为脉,托起中国, logo将传统的中国文化融入国际化的设计手法中,彰显国家顶级研究机构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志福表示: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国家,每一个展品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见证,更是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一种体现。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胡鹰表示:中国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以汉族为主体、大一统局面的多民族国家。党总支带领研学中国历史研究院,先秦期间华夏族在中原繁衍,到汉代通过交融基本成型,逐步形成中华民族,通过博物馆一件件精美文物,感受着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涌起文化自信,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我们是“龙的传人”。
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曹彦琳表示:学史明志,鉴古知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永远都要正视历史、牢记历史,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从历史中找寻力量、汲取智慧,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美好的未来。
网络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王琦表示:有幸参观了中国历史研究院,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体验。走进研究院的大门,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首先,我被研究院的展品所吸引,它们都承载着一段段沉甸甸的历史记忆。其次,我深感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过去的独特视角,也为我们探寻历史真相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作为一名党员,我认识到历史不仅是我们的过去,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珍惜历史,传承文化,让历史的智慧照亮我们的未来,用历史指导我们的人才培养。
北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卢彦静表示:庄严肃穆,是我对中国历史研究院的第一印象。进入展厅就被正中心的时间大道所吸引,公元前800万年到2022年,将中国的社会变迁、历史演变更直观的呈现在大家面前,满满的时空交错感。从一件件石器、馆陶、青铜器、玉器、骨器等各种文物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博物馆的现代化展示技术,更增加了古代文物的魅力,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传承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推陈出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继续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胡增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12月6日,我在总支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院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研究成果。每个展品都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让我感觉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的岁月中。在丰富的实物和详实的介绍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文化生命力。
科技园公司党支部委员李国强表示:总支组织我们参观中国历史研究院,场馆的设计很有历史感和中国风的特色,进入馆内的瞬间就被那些展品和陈列物所震撼,从历史文献、图片到实物模型,所有的一切都如此珍贵,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我们拥有如此宝贵的历史遗产,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通过参观历史研究院,我不仅扩宽了知识面,还加深了对祖国发展的深入了解。
科技园公司党支部委员任利伟表示:通过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我受益颇深,感触良多。中国历史馆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学史料,走进馆内,就像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了那个年代,时代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认真端详着实物,每一件实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中国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时期。
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实验室讲师李凌霄表示:中国历史研究院中一件件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的珍贵文物文献,让我更全面具象地了解了我国社会形态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了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的伟大性、独特性,深深体悟了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