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思政课堂

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组织收看“圆梦冬奥会,一起向未来”大思政课

发布者: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2-05-18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北京冬奥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于5月5日至11日组织全体党员、教师结合教师集中理论学习线上收看了“圆梦冬奥会,一起向未来”首都教育系统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

本次“大思政课”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办,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主讲,运动员、建设者、科研工作者、志愿者等群体代表共同讲述,围绕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首都教育系统师生服务奉献冬奥的生动实践,阐释了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解锁了北京冬奥冰雪传奇的精神密码,激励师生自觉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奋力担负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

8624

通过学习,老师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理解,坚定了“服务国家需要,一同奔赴未来”的使命担当,并纷纷以书面形式交流了心得感悟。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晓东表示,2022年冬奥会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中国人民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会。本届奥运会是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成功举办的,大大提振了全球抗疫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讲:“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最强音,广大冬奥参与者共同创造了伟大的北京冬奥精神,那就是“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这一伟大的北京冬奥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副院长刘志福表示,自1908年“奥运三问”后,中国人民经过百年的不懈努力与追梦,如今,北京已成为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冬奥会举办过程中,感人的瞬间无处不在,处处体现了民族精神、大国担当。回顾7年来不平凡的筹办举办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冬奥会已经结束,但奥运精神却已经刻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开创未来、追求卓越。

教学总监李丽华表示,“圆梦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圆梦冬奥会”是中国人历经百年的坚韧追求,是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见证。“一起向未来”蕴含着我们勇于担当、拥抱世界的胸怀,更展现了我们的自信开放和坚定信念。北京冬奥精神已融入到我们的文化教育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躬耕不辍,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市场总监朱向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人民大学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适逢2022年青年节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首都教育系统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的学习中,我从历史维度深刻体验到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祖国繁荣发展的强劲脉搏,从理论维度深刻认识到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昂扬斗志和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从实践维度夯实了“走向未来”的历史使命和我辈责任。此次“大思政课”兼备思想性和理论性,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理论深入实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战线中。

院办主任刘桂花表示,讲述者以朴实真切的情感带领我们重温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了“国有召唤,必有奔赴”的责任和使命。三冠王杨洪琼从“躺平”到“碾平”的讲述深深震撼着我,使我更加体悟到,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任何的艰难困苦,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决不能“躺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我们将切实扛起肩上的责任,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阻击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宣传部主任刘文燕表示,“挑战极限,才能做到极致;不断超越,才能造就卓越”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中华民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昂扬精气神,传递了激情和梦想,展示了勇气和力量,抒写了奋斗和团结。现阶段,学院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我坚信:“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更加高昂的斗志,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拼搏奉献,立足本职岗位,主动担当作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人力资源部主任张丽雅表示,历经7年艰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共创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运动员、教练员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争分夺秒、刻苦训练,在冬奥赛场上超越自我,胜利完成了比赛任务。广大志愿者向世界展示了开放自信、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发展休戚与共。我们将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英语部主任王丽娜表示,辉煌成绩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课堂上几位奥运健儿代表讲述了他们的奋斗故事,让我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与命运斗争的精神,以及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碾平困难,取得成功的昂扬斗志。作为新时代的中共党员,我们要秉承北京冬奥精神,努力工作、无畏前行、不负韶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勇于担负责任,勇于挑战困难,团结互助、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

团体部主任李惠英表示,北京冬奥以奥林匹克的精神,以人类和平团结的名义,把来自于地球村9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凝聚在一起,把诸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散落的念头汇聚成了伟大的精神,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向全世界传递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勇气与能力,更激励着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以星火不惧烛光满的心态努力工作。

教师吴相松表示,时隔十四年(2008-2022)奥运圣火再度到达中国,北京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双奥”城市。尽管有严峻的疫情形势、世界经济下滑的压力和地缘政治的博弈,中国仍坚守对世界的承诺,打开国门,迎接八方来客,为世界如期奉献了一场精彩、简约、安全的冬奥盛会。2022北京冬奥会,正是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最生动、最具象的体现,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教师张倩表示,节目又把我们带回到了三个月前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北京为世界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高科技、环保简约的冬季奥运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情回顾了七年磨一剑的冬奥历程和辉煌成就,首次提出了北京冬奥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篇章。作为一名党员,我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胜利举办,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也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我们相信,只要坚守初心,不断进取,接续奋斗,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