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感悟红旗渠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党总支赴红旗渠实践研学

发布者: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3-11-21 来源:党总支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化理论学习感悟,11月11-12日,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组织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科技园公司、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四个单位的党员前往河南安阳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主题党日研学活动。

3F33C

实践研学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考察河南安阳的足迹展开,11月11日上午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和分水闸,观看纪录片《红旗渠》。党员们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重温了那段“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奋斗岁月。1960年至1969年,10万林县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引入漳河水,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一张张“战太行”的照片,一份份“立民心”的公文,散发着那段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树起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大家感动并震撼于林县儿女在那样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形成了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表示新时代在物质条件好起来的日子更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3C5E0

11月11日下午,党员同志们实地探访红旗渠。“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林县人民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良田的水利工程,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旗渠精神。大家走在半个世纪前完工的红旗渠边,山壁上的一幅幅题字“劈开太行山”“青年洞”“山碑”,一座座英雄人物浮雕、一幕幕修渠场景次第呈现,大家仿佛看到那些战天斗地的剪影;站在太行山腰的青年洞前,与英雄隔空对话,感悟到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423E4

11月12日上午,大家观看了记录片《巍峨山碑—杨贵篇》,更加深入了解当时林县原县委书记杨贵如何带领林县儿女克服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步步推进建设红旗渠的艰辛过程。深深感动于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情怀与使命,“苦干还是苦熬”“事情确定好就抓紧干,不抓紧干可能就干不成了”“一切为了人民,自己不重要”,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时不我待,实干兴邦。

26CED

随后,大家赴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安阳殷墟博物苑参观学习。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目前国内唯一的以汉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家仔细聆听讲解,观察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演变历史,真正感悟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符号,是支撑中华文化永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敬惜汉字,永葆汉字文化活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殷墟博物苑,从甲骨文、青铜器、古车马等一件件文物中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勾勒文明发展脉络,大家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本次研学活动,党总支精心组织策划,党员干部踊跃参与。党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悟,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纷纷表示,今后将立足工作岗位,当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坚定理想信念,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真学促成长,以实干促发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精神力量,用实际行动推动本单位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总支书记陈洪兵表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深深震撼于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感佩于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不服输、不认命的奋进品格,自豪于中国汉字传承发展和中华文明五千年肇始更迭的不朽魅力,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滋养,要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奋进之姿、工作本领和发展成效。

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表示: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将这些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并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积极践行。我们要以红旗渠为榜样,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为推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委员马晓燕表示:红旗渠是一张生动的名片,一座奕奕的丰碑,它激励着各个年代的共产党员为了百姓的长久福祉带头拼搏、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志福表示:红旗渠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是我党一心为民的集中体现,更是我党和全国人民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的光辉一页。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更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从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再到今天的红旗渠,无不在向世界展现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

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蔡静表示:红旗渠,这是一个曾经震撼全国的伟大工程,它不仅解决了数百万人的饮水问题,更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精神力量。红旗渠精神,是我们民族自豪的源泉之一。它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让它永远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

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陈贵龙表示:红旗渠精神代表的是勤劳坚韧、代代相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埋头苦干,是新时代靓丽的思想名片;红旗渠精神传承的是自力更生、民族精神,凝聚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只有自主创新,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长足长远稳定的发展。

党总支组织委员、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曹彦琳:红旗渠精神代表着坚持、不懈、唯物、人定胜天,是共产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是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充分体现。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胡增宁表示:在前往青年洞的路上,看到前辈们用最简单的工具,最基础的物质保障,在巍巍太行山上架起一座人工天河,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撼。无论是县委书记杨贵,还是无数当地百姓,他们用最为简单朴素的愿望——改变林县十年九旱的命运,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又一大奇迹。这场改变命运的斗争成为了安阳这座古城最为响亮的名片。

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委员李方表示:参观红旗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水利事业的重要性。红旗渠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林州山区的水源问题,还为当地的农业、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同时,红旗渠的建设,也为全国的水利事业树立了一个典范。正是有了这样的伟大工程,我们的祖国才能在水利事业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李纪表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涵。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也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过程,它不仅是林县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项宝贵的精神财富。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刘超表示:在红旗渠的建设中,党的领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党的正确领导,才使得林县人民能够在困难面前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伟大的目标。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杨兴飞表示:红旗渠精神代表着一种质朴的奋斗精神,代表了先辈们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这种精神在那个年代激励了一代人,成为了很多人克服困难勇敢前行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会鼓舞着我们在各个领域中积极进取,勇攀高峰。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李岚表示:生活在幸福条件下的我们应该牢记红旗渠的故事,深刻领悟红旗渠的精神,用红旗渠精神激励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客观困难,强化服务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再立新功。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张亚博表示:我被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和感动,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催人奋进。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我将以红旗渠精神时刻激励自己勤奋踏实做好岗位工作,履行好一名党员应当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同事,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勇于担当。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鞠金隆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不断学习、拓宽视野。通过实践研学,我们不仅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红旗渠精神、一切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大局为重、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戴德轩表示:前辈们艰苦卓绝不畏牺牲的奋斗历程已经随着红旗渠化作不朽的丰碑。“站起来”是他们的成就,“强起来”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放心吧,前辈们,新一代的共产党员必将接过你们手中的旗帜,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高越表示:通过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只有不断学习、进步、超越自己,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超越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吴秀萍表示: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石砌水渠,更是一条承载着价值追求的精神之渠,它激励我们几代人的前进与奋斗,这种精神,将生生息息,永不断流!

继续教育学院党员孙立静表示:本次实践研学既是一次文化学习之旅,也是一次精神锻造之旅。我深深地被红旗渠工程震撼,也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所折服,我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骄傲。前辈们为中华民族发展倾尽心血所做的努力都将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继续教育学院预备党员陈莉平表示:红旗渠精神不仅仅是一个标签、一个口号,它是真实发生在民族历史长河中,由数万普通民众用双手建立的丰碑,值得今天的我们去领悟、学习。我们要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红旗渠”。

网络教育学院党员高春丽副教授表示:通过红旗渠纪念馆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生动的雕塑,我对红旗渠这个伟大工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网络教育学院党员张艺馨表示: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让我们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领悟。从平面认知到立体感受,铭记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应当牢记红旗渠精神,步伐坚毅,砥砺前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络教育学院党员邓宏勋表示:参观红旗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和自然的伟大。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和自然的伟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把这份感动和体验带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视自然。

网络教育学院党员张晖表示:这次学习之旅,让我深感红旗渠精神的伟大。林贵书记的事迹带给了我很多启发,作为研究生,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遇到困难不妥协不放弃,敢于试错探索,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脚踏实地,在学术科研中敢于探索,敢于尝试,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人工智能实验室党员李凌霄表示:当行走在巍巍太行山中,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天河流水,那“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魄和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实干精神深深震撼着我。这一渠生命之水是林县人民的物质财富,而红旗渠精神更是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精神财富。我将把学习的成果转变成工作的动能,传承好、践行好红旗渠精神。

科技园公司党员李国强表示:通过几天身临其境的参观学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更深刻地领悟了红旗渠精神,更加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要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爱岗敬业,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履职尽责做好每一项工作。

科技园公司党员汤莉燕表示:红旗渠精神是充满神圣使命感的楷模精神和精神引领,它能令每一个小人物的名字熠熠生辉。红旗渠精神是不分时代的永恒精神,是每一个党员队伍、每一名党员终身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踏在这红色之旅,向着红旗的方向,止于至善。

科技园公司党员任利伟表示:老一辈人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太行上劈山凿洞,引漳河水流入林县,造福了子孙后代。这种不怕苦、自力更生的精神,靠的就是对党的领导的坚定信仰。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科技园公司党员尉建军表示:红旗渠精神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从中汲取工作的新动能,焕发新风貌,勇于担当,敢于拼搏,心怀“四有”要求,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纪律意识,切实履职尽责,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